台南 | 展覽 | 藝文活動資訊分析 | Tainan Art Museum臺南美術館 | 再訪向眾神致敬—宮廟藝術展: 當代觀點的宮廟與拚場差異 @這裡創見藝文 Here hearR art

眾神致敬-宮廟藝術展 

當代觀點的宮廟

與拚場差異

@這裡創見藝文 Here hearR art

宮廟藝術展拚場_首頁圖_這裡創見.png



∥|向眾神致敬—宮廟藝術展|∥
...................................................

Paying Tribute to Gods: 
The Art of Folk Belief

 Date ⟴  2021.02.17

『臺南美術一館』



◥分類  

#2021.02#HerelessegoHearmoreSOUL
#herehearrart#這裡創見HerehearR
#台南#Tainan#展覽#exhibition
#藝文活動資訊分析#Art in Exhibition
#向眾神致敬#宮廟藝術展#起醮#拚場
#Paying Tribute to Gods: 
The Art of Folk Belief


繼上一篇向眾神致敬的四個主題後,

因民眾的好評,展覽獲得廣大迴響,

館方延長了展期,也延伸了主題。

上次沒介紹完的故事,這次全部說給你聽。



目錄
築廟起醮-當代觀點的宮廟
<起醮>作品簡介
「拚場」與「拼場」
失焦的企畫主軸


 築廟起醮-當代觀點的宮廟

Khi-tsio (beginning the ceremony)-A contemporary view of temple

築廟起醮-當代觀點的宮廟

建醮儀式是宮廟文化當中相當重要的盛會,

建醮以輕便的材料,

如木條、竹竿,搭配神像掛軸、

紙糊神像、燈篙、醮採、醮壇等神明物件,

搭建華麗莊嚴的祭壇,

將宮廟內的空間,轉設為臨時性的醮壇

如下圖

臨時性醮壇_這裡創見.jpg
臨時性醮壇

<起醮>也引用<建醮>的概念,

採用軟材質來搭建,

如乾燥花、草,強調飄浮不定的視覺效果,

加上燈光藝術、機械裝置等各種當代媒材,

將臺灣人民的主權意識,轉喻為一種信仰,

反映創作者對社會議題的觀察。

如下圖

向眾神致敬_軟材質的神明形象_這裡創見.jpg
軟材質的神明形象

p.s. 因為現場展件有提及過去的政治,

所以介紹當中才會提到臺灣人民的主權意識,

但政治並非這個網誌想碰觸的主題,藝術才是。

我們就以欣賞藝術的角度,

來看具有臺灣文化底蘊的作品。




 <起醮>作品簡介

Art pieces of Khi-tsio

向眾神致敬_起醮作品簡介_這裡創見.jpg
作品簡介及創作團隊


拚場是兩方以上,互相較勁拚搏的意思。

此次作品以燈光、聲音、空間裝置、

宗教儀式、文字、採訪等方式呈現,

搭配紅色光描繪熱血、表現激情、悲憤等情感。

向眾神致敬_起醮作品介紹_這裡創見.jpg


向眾神致敬_起醮作品介紹2_這裡創見.jpg


向眾神致敬_起醮作品介紹3_這裡創見.jpg


神明裝置

傳統的醮壇,

一般是以竹子或鐵搭的臨時性建築,

<起醮>展的廟堂、塔樓也遵循此概念,

以軟質調的物件做延伸,

如花草編結取代木石雕刻。

廟堂內的作品也由上而下垂掛,

讓看的人產生飄浮不定的感覺,

呼應臺灣主權未定。

 

龍柱

三川殿前的龍柱_這裡創見.jpg
藥王廟前的龍柱


向眾神致敬_龍柱_這裡創見.jpg
<起醮>展的龍柱


龍柱是臺灣傳統廟宇的建築形式,

從廟宇入口處可以看到前方皆有一對龍柱,

是鎮殿也是守護神明。

本展的龍柱則象徵遭威權時代判罪、

汙名化的百姓,

在現代的普世價值下終於得到正名。

 

神明頭冠與神明衣服:

向眾神致敬_頭冠側影_這裡創見.jpg
頭冠側影


向眾神致敬_神明形象全身照_這裡創見.jpg
神明全身照


有一特別的地方,

是神明衣冠上沒有五爪金龍紋路,

創作者將表示威權與極權的金龍符號抽離,

表達自由才是現代的精神價值。




 (ㄆㄢˋ)場」與「(ㄆㄧㄣ)場」

Contradiction or Conjunction

<起醮>的拚場概念介紹完畢,

我們來看看2019年在龍山寺捷運站內的拼場

與本展有何不同。

2019艋舺拚場活動_這裡創見.jpg
2019年艋舺拚場活動


2019艋舺拚場活動_Q版神明燈籠_這裡創見.jpg


2019艋舺拚場活動_不倒翁_這裡創見.jpg


除了兩個字形不一樣之外,

在文化的呈現上也截然不同。

2019艋舺的拼場是「融合」的概念,

是將舊文化這個元素、這個icon

混合現代技法使它活潑,

被年輕一輩認同,進而瞭解且購買。

更像是太極的感覺,

新舊雙方不搶彼此丰采,

5050的比重做好自己的份內事。


<起醮>拚場,更像是一種「衝突」

將人與神明兩種形象分別放置,

再加上熾熱的紅光,

彷彿一場血光械鬥,

今天不是你死,便是我活的拚搏張力。




 失焦的企畫主軸

What's the subject indeed?


我認為這個展的物件,

提供的視覺聯想,離想表達的意思太遠,

要不是仔細看每一個字,

很難直接想到,

原來它是在隱喻關於臺灣政治的歷史,

兩個領域的關聯性較不足,

只能說創作者有心想表達,

但有多少觀眾真正將文字一一看完?


美術二館展區主題文字的命名有相應的內容:


A展區 「畫中有神-門神、樑枋、壁畫」

B展區「以文會神 — 籤版・符篆」

C展區「形以傳神 — 立體造形藝術」

D展區「敬之以儀 — 移動的神聖場域」


再來看美術一館的主題:

築廟起醮-當代觀點的宮廟

你會發現,內容竟然不是在呼應標題,

這樣一來,想了解眾神致敬展覽的觀眾,

會認為自己被主題混淆,

對於展方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與原向眾神致敬宮廟藝術展相比,

這裡的企劃已失去主軸,

因為內容跟眾神幾乎無關,

標題更適合叫做「臺灣自由年代的啟蒙者」

但還是有成功的地方,

那就是不斷閃爍的燈光,

讓整段觀展過程的感官持續受到刺激。

全展圍繞的主題也非常明確,

所有物件都清楚的反映臺灣主權意識,

不像有些大展,企劃主題過多,

想一口氣把所有作品硬塞給觀眾,

結果就是看完一輪後,能說出口的卻沒幾個。


向眾神致敬還剩下最後一個部分,

我們下回見!




【Info】 

眾神致敬—宮廟藝術展

Paying Tribute to Gods: The Art of Folk Belief

2020/07/23(四)-109.11.08(日)  延展到2021/02/28

展覽地點:臺南市美術館2館展覽室A-D、臺南市美術館1館展覽室I



相關連結:

∥…→ 向眾神致敬官方網站


以上要點僅自行觀察及蒐集分享

不代表任何立場


圖文來源: 這裡創見藝文Here hearR art

我之於靈魂 - 虹藏不見
我之於靈魂 - 虹藏不見



#這裡創見藝文#Here hearR art
#這裡創見藝文#Here hearR art 

留言

__熱門__||Most view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