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 | 展覽 | 藝文活動資訊分析 | 不朽的青春 | 陳澄波:我在畫面所要表現的,便是線條的動態 @這裡創見Here hearR藝文blog

以地方色彩

描繪人情與文化

@這裡創見Here hearR

藝文blog 


不朽的青春_陳澄波_首頁圖_這裡創見.png



∥| 不朽的青春 
我在畫面所要表現的,便是線條的動態|∥
...................................................
Chen Cheng-Po 

 Date ⟴  2021.01.05

『北師美術館』


作者: 八十八夜有你


◥分類  

#2021.01#HerelessegoHearmoreSOUL
#herehearrart#這裡創見HerehearR
#台北#Taipei#展覽#exhibition
#藝文活動資訊分析#Art in Exhibition
#不朽的青春#Chen Cheng-Po
#南薰藝韻#新樓庭院
#南郭洋樓#東臺灣臨海道路


「不朽的青春」系列第二號作品

ft. 臺南美術館「南薰藝韻」

以前念書時,有聽過陳澄波,

當時只知道他是台灣很重要的畫家,

詳細背景沒多加留心。

直到去年在臺南美術館,

參觀「南薰藝韻」展覽,

才稍稍回想起,他是有名的畫家,

只不過對他的畫完全沒有印象,

當時想寫的文章擱到了現在,

前陣子看完「不朽的青春」展後,

才又翻翻過去的照片,

應該有足夠的量,可以回顧陳澄波了。


「南薰藝韻」回顧與短評

以專區的方式介紹4位台灣畫家的聯合展覽,

分別是陳澄波、郭柏川、許武勇、沈哲哉。

從日治時期開始,將接觸到的東西方藝術,

帶回臺灣,並以自身文化與之融合,

直接影響了臺灣現代藝術的發展。

展覽中的畫作不多,主要以詳細的文字介紹,

及透過採訪他們的親朋好友,

以電視播出的方式回顧生平,

快速地了解他們如何從作品中,

反映時代、寫照土地。

展區空間不大,硬知識卻非常豐富,

動線清楚明瞭,一個逛完接續下一個,

電視前亦有椅子讓你舒服的觀看。

但這樣的狀況也有壞處,

消費者無法帶走過於龐大的資訊,

也無法自由自在的感受展覽整體,

彷彿在IKEA買東西,強迫走完所有動線。




目錄
簡談陳澄波繪畫
紀念默默奉獻的<新樓庭院>
一街二景<南郭洋樓>
回到故鄉的<東台灣臨海道路>


 █ 簡談陳澄波繪畫

 Brief of Chen Cheng-Po


印象派與後印象派

1895年生於嘉義,時逢甲午戰爭割讓台灣。

陳澄波的生平非常豐富,

13歲開始學習繪畫,

受教於與鄉原古統是好夥伴的石川欽一郎,

陳非常好學,30歲仍到東京美術學校就讀,

是臺灣早期留學日本的西畫家。

當時日本西畫畫壇以印象派畫風為主,

他一生最崇拜的藝術家便是梵谷

也學習梵谷的風格,陳曾經說:

「我在畫面所要表現的,便是線條的動態。」

影響他後來「印象派」「後印象派」繪畫風格。


地方色彩

19201930年間,日本因受西洋繪畫衝擊,

重新反省東方繪畫所具有的美學特質,

而在畫壇上有「地方色彩」觀念的提出,

意思是將「地方的中心精神」加以描繪出來,

呈現台灣獨具的鄉土風格藝術。

而陳澄波以南台灣溫熱的氣候、

風土景象為表現的焦點,

反映南方特有的「炎方色彩」與人情文化。




 █ 紀念默默奉獻的<新樓庭院>

 To memorialize the Courtyard in Sin-Lau

不朽的青春_陳澄波_新樓庭院_這裡創見.jpg
<新樓庭院 Courtyard in Sin-Lau>


1941年所繪的油畫,

在目前台南神學院區域,甘為霖牧師館一帶,

可以發現當時「長榮女中」的庭院景色非常優雅。

畫正中間的建築物為甘為霖牧師的故居背面,

甘為霖牧師在台散盡家財催生盲啞學校,

為臺灣盲人製作通用點字,翻譯多本臺灣史書籍;

左側建築物則是巴克禮牧師館,

巴克禮在台創辦「大學」,

建立臺灣第一間報社「聚珍堂」。

畫中左側樹立的大樹,目前依然存在。


在攝影技術還不普及的年代,

寫實畫作除了完整的重現當時的地理特色,

也替那些默默貢獻的人,

訴說他們的光榮時刻。


近幾年台灣電影產業大有起色,

其中一個原因,

是我們開始關注在地的故事,

也就是「說自己的故事」。

<新樓庭院>猶如編劇們的大師兄,

告訴他們,只要把屬於我們的故事講得好,

如實記錄下來,就有機會讓眾人感受到,

像他的作品以「地方色彩」來表達一樣,

反應最真誠的人情與文化。




 █ 一街二景<南郭洋樓>

Street landscape: A western-style House in Nanguo

不朽的青春_陳澄波_南郭洋樓_這裡創見.jpg
<南郭洋樓 A western-style House in Nanguo>


陳澄波描繪1930年代末,

彰化市繁榮的「南郭洋樓」,

也因為藏家送修而得以有機會首度公開展出

這幅畫有趣的地方,

是美麗的洋樓外,置放著一台人力拉車,

街上穿西服、戴帽子的人正朝洋樓前進,

而對街有水牛在耕田,

兩者的生活形成強烈對比。

讓人產生一種錯覺,

究竟是身在城市中的鄉下、還是鄉下中的城市?

 

導覽時有個印象深刻的小故事,

藏家本來只是因為這幅畫一直放在角落受潮,

想找老師修復,因為署名不明顯,

只說是羅姓畫家所繪,

而修復老師說百分之八、九十是陳澄波作品。


開發中的國家經常見到這種對比,

街道兩側是科技的最前端,以及尚未開發的農業,

使得一條街兩種風景。

而這種風景是令人惋惜的,

因為大家都知道,不久後風景即將消失。

 

看完展覽後的某次,

跟客戶從台北市到台藝大開會,

叫了計程車一同前往,甫下華江橋文化路,

他開始說起往事。

50年前文化路上兩側,

全部都是田地,沒有房子,

越聽越感嘆,怎麼開發成這樣,

自然風光剝奪到一點不剩;

也感嘆自己,住在板橋這麼久,

從來沒有留心過地方的歷史痕跡,

成天只知道工作的活著。


這幅畫很完美地呈現兩難

享受便利的同時得捨棄自然的懷抱,

除了開發的過渡期,

可以短暫的看見建築物與自然景觀共存的平衡點

就像<南郭洋樓>這樣,

但風格差異極大的平衡,我們可能都不想要。




 回到故鄉的<東臺灣臨海道路>

Exhibited in hometown: East Taiwan Seaside Road

不朽的青春_陳澄波_東台灣臨海道路_這裡創見.jpg
<東臺灣臨海道路 East Taiwan Seaside Road>


長年下落不明的<東臺灣臨海道路>

1930年日本總督上山滿之進卸任時,

委託陳澄波繪畫的清水斷崖

(約位於台9180.6k附近,

從崇德盈加油站旁的小路往海邊過去)

2015年,日本的教授在研究上山滿之進資料時,

偶然發現<東臺灣臨海道路>

想確認是否為陳澄波的作品,

便開啟了這段跨海討論。

經過修復後,睽違90年的作品終於回到臺灣。


這幅畫作是為了感謝上山治理臺灣的贈禮,

但我個人並不喜歡這件事情,

原因是被外來國家統治,

竟然還要感謝他,這心態不能認同,

儘管他是目前國際上數一數二的強國。

 

「不朽的青春」系列第二集,

陳澄波的三幅作品介紹到這邊,

不曉得您對於作品有什麼樣的看法,

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Info】 

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

The Everlasting Bloom: Rediscovering Taiwanese Modern Art

2020/10/17(六)-2021.01.17(日)  

展覽地點 Venue: MoNTUE 北師美術館



影片來源: 民視台灣學堂 Formosa TV Taiwan Lecture Hall, YT頻道


相關連結:

∥…→ 不朽的青春官方網站


以上要點僅自行觀察及蒐集分享

不代表任何立場


圖文來源: 這裡創見藝文Here hearR art

我之於靈魂 - 虹藏不見
我之於靈魂 - 虹藏不見


留言

__熱門__||Most view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