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 | 展覽 | 藝文活動資訊分析 | 書籍分享 | <美術館自信心養成術> 美術館與畫廊要怎麼逛? @這裡創見藝文 Here hearR art

美術館與畫廊要怎麼逛?

@這裡創見藝文 Here hearR art

<美術館自信心養成術> 美術館與畫廊要怎麼逛_首頁圖_這裡創見.png


∥|逛美術館自信心養成術|∥
...................................................

Hanging Out At The Art Museum: Kubbe will guide you

『臺北市立美術館: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參觀費用: 門票連結

媒材類型: 書籍分享


大部分每人每天走過的地方與目的地,

通常是相同的、相似的,

不太會有一個地方走進去之後,

不清楚要做什麼、不曉得要從哪裡開始。

而美術館、博物館、畫廊,這類大型展覽場域,

都有同樣的問題,因為「平常不會走進去」,

所以也就不確定要怎麼逛,

進而慢慢變成上述這些地方,

是不是只有某些特定人士才可以進出,小老百姓不行。


當然不是。


就好像第一次到新報到的公司面試,

會有疑問,等一下要做什麼,

馬上要開始了嗎?

心裡會有許多忐忑的情緒,

逛美術館、博物館、畫廊這種平常不會去的空間,

也會產生這種心理狀態。


所以這次將重點放在「美術館」與「畫廊」,

我們該如何去「逛」它們,以及他們軟硬體上的差異。

本篇出發點來自<逛美術館自信心養成術>一書


目錄
從哪裡開始參觀
這些地方在哪裡
如何逛展覽場
觀察他人
作品想要傳達什麼
社交活動




 從哪裡開始參觀

Where to start visiting

<美術館自信心養成術> 美術館與畫廊要怎麼逛?_大門_這裡創見.jpg


美術館: 

還在入口處時,建議拿一張DM,

通常都會附有整館的地圖動線供你參考,

但這還不是最理想的,因為有許多人看不懂地圖,

DM上也沒有標現在位置!

但別擔心,

美術館最好的開始,

就是挑一個最吸引你的展覽,自由自在地走!


畫廊: 

面積通常沒有縣市政府等級的美術館大,

但都有一個明確的接待櫃台,

所以只要打開門走進去,

禮貌地說一下你想參觀,就可以開始囉!

(疫情期間部分採預約制,詳情請上他們官網查詢)



 這些地方在哪裡

Where are these places

<美術館自信心養成術> 美術館與畫廊要怎麼逛?_臺南美術館動線_這裡創見.jpg


美術館: 

以臺南美術館為例,通常會有1-2個出入口,

一個進門看到的服務櫃檯、明確的洗手間指示牌。

通常門口處有許多版本的語言(國、英、日、韓),

介紹美術館動線與當期展覽,

如果真的看不懂,也會有親切的志工回答你的問題。

(裡面的志工都有接受培訓,除了動線等基本問題,

還能完整回答現有展覽的問題。)


畫廊: 

通常只有1個入口,業務必須坐在那裏迎接客人,

為了可以掌握所有走進來的人,

其他入口開放的時間通常是開幕活動使用;

洗手間則是要看畫廊規模,

坪數較小的畫廊,為了增加坪效,

通常洗手間不會在展場內,當然也不會有休息區囉!




 如何逛展覽場

How to visit the exhibition hall


美術館: 

慢慢往前走,覺得有趣稍作停留,

不有趣就繼續往前,直到看到一件吸引目光的作品,

停下來慢慢看,旁邊都會有簡短介紹,

還是看不懂也沒關係,

仔細地看著線條、色塊,去想為何畫面是這樣安排,

這個作品有什麼意義,

跟我們的世界有什麼關聯?

腦中有想法了,也不用管看得對不對,

因為你的人生際遇,會從作品中摸索出一套屬於你的解答。

當然看著藝術品放空,也是非常好的狀態。

再繼續往前走。


畫廊: 

賣藝術品維生的地方,學術性為輔,

但也不用因此而害怕不敢走進畫廊,

畫廊的區分較為簡單,

小坪數畫廊通常10-20幅作品掛在牆上已是極限,

所以從左右邊開始並不重要,

除非有特別跟你說,請從這個年代開始往後看,

那時才須要遵照指示。

大坪數畫廊則不同,同時間展出的作品數量較多,

通常業務人員會帶著你看並介紹作品(不是所有都會),

所以就放寬心,跟著他們的步調,聆聽藝術的故事。




 觀察他人

How to visit the exhibition hall


美術館: 

第一次到美術館參觀,剛進去的時候難免會不知所措,

這時可以深呼吸,觀察他人的走路速度,

他們是如何停下來、停留多久;

走路的姿勢又是如何,是沉穩向前,

還是拿起筆記本紀錄與手機猛拍;

步履是輕快還是沉穩。


我們人有一個很特別的能力,

可以很容易的與周遭的人,

變成同一種頻率,達到和諧。

也有另一種人,如入無人之境,

單純到只有「我與藝術」,

這樣也很好。


畫廊: 

在畫廊就比較難觀察了,

通常同一時段,只會有你一個人,

或是身旁有個朋友,不會有人可以當作參考對象。

所以只能回歸自身,讓當下的思想去引導你,

自由自在地走吧!

反正整個空間只有你的存在,就不用在意太多。




 作品想要傳達什麼

What does the artwork want to convey


美術館: 

印象中,賈伯斯就是在逛某個地方的過程中,

想到蘋果的造型。

逛美術館,也許有機會能獲得這種靈感,

慢慢地欣賞圖面,

看一下作品名稱、作品資訊與畫面,

是否有意境上的吻合;

藝術家的成長背景,

與他的畫作線條、色彩、風格有什麼樣的關聯;

看完全部之後,再回頭看展覽介紹,

企劃人員是不是有寫出你心中的情感,

還是他們又在寫很難閱讀的文字。

回到家後,過幾天可以把照片拿出來回顧,

再想一下,現在看跟之前逛展當下,感覺有不同嗎,

是不是更喜歡哪一幅作品了?

或是你也可以跟我一樣,

把藝術品給你的衝擊,落筆成文章。


畫廊: 

畫廊較為單純,不會有過多的文字去琢磨藝術品,

完全將藝術的視覺效果,

透過眼睛侵入大腦,

放鬆、沉澱、純粹、享受,

看不懂不要緊,品味就好。


當然,看得喜歡且經濟能力許可,

買回去收藏是更好的選擇,

每天感受幾次那張作品,生命興許會不一樣。


絕大部分的畫廊,

會有自己代理的藝術家,多半展出他們的創作,

其他時間則是展出畫廊的收藏,

都是美術館較少有機會看到的,

比起美術館那種需要有歷史背景去支撐的傳奇藝術家,

可以在畫廊發現更多新銳藝術家,現代及當代藝術。




 社交活動

Social activities

<美術館自信心養成術> 美術館與畫廊要怎麼逛?_社交活動_這裡創見.jpg


美術館: 

如果看得喜歡,

下次有該名藝術家的講座,也去聽聽看,

畢竟那是第一手,沒有經過企劃人員轉化過的想法,

能夠給你對視覺、作品意義不一樣的想法。


畫廊: 

新展覽開展的第一天,也許會有開幕晚會,

但我不清楚,是否一般民眾可以入場,

所以有空可以多去畫廊走走,

讓他們的業務跟你很熟,

之後有活動也會邀請你參加,

進而看到更多不對外開放的收藏。


介紹完了,可能還是會有我要走進去嗎的不安,

很正常,畢竟第一次會有我不屬於這裡的疑問,

多走進去幾次就好!



Info】

北美館<<逛美術館自信心養成術>>

Hanging Out At The Art Museum: Kubbe will guide you

 

地點 Venue: 臺北市立美術館



相關連結:

∥…→ 臺北市立美術館官方Facebook


以上要點僅自行觀察及蒐集分享

不代表任何立場


圖文來源: 這裡創見藝文Here hearR art

我之於靈魂 - 虹藏不見
我之於靈魂 - 虹藏不見



留言

__熱門__||Most view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