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 | 展覽 | 藝文活動資訊分析 | 百歲誕辰 | 「再現傳奇-洪通百歲紀念展」–第三篇:企劃主題的介紹,觀眾了解嗎? @這裡創見藝文 Here hearR art

企劃主題的介紹,

有清楚讓觀眾了解「洪通」嗎?

@這裡創見藝文 Here hearR art

洪通百歲紀念展_企劃主題的介紹_首頁圖_這裡創見.png


∥|洪通百歲紀念展|∥
...................................................

Re-presentation of a Legend Centennial 
Celebration of HUNG TUNG

 Date ⟴  2021.04.26

『臺南美術館』


◥分類  

#2021.04#HerelessegoHearmoreSOUL
#herehearrart#這裡創見HerehearR
#台南#Tainan#展覽#exhibition
#藝文活動資訊分析#Art in Exhibition
#百歲誕辰#東方畢卡索#洪通
#Re-presentation of a Legend Centennial 
Celebration of HUNG TUNG


前兩篇有介紹過洪通的人物生平以及作品,

第三集要談的,

是他「第一次」正式展覽的企畫內容,

還有他身為素人畫家的一些提問。

 

第一集-人物介紹

第二集-作品介紹




目錄
企劃主題的介紹,有清楚讓觀眾了解「洪通」嗎?
展後提問


 企劃主題的介紹,有清楚讓觀眾了解「洪通」嗎?

After introducing the brief of Hung Tung, does reader catch it up?

 

本次的企畫主題、展區分為2大區塊,

分別是經典的形塑、風格與時代

在展出的最後一個星期,為了避免自己看完,

就忘記展出過哪些東西,

做了一些整理想跟您分享。

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他的企畫內容,

是什麼原因,南美館要為洪通,

舉辦一場正式的大型展覽?

第三集的洪通介紹,

我們從企畫的層面來探討,

曾經身為乩童的素人畫家,

他的生命與藝術,如何影響觀者。

 

文字內容是輔佐作品的工具,

讓看藝術品的人,能夠有更深刻的了解,

但這些文字究竟出於哪裡,

真的是洪通或是他的後代,

想要呈現的故事嗎?

還是只是企劃人員研讀後,想跟你說的史實,

這個答案我們不得而知,

但經過企劃的介紹,希望有讓您更了解,

人生半百才轉換跑道的藝術家,

以及展覽的整體策畫。

 

 

經典的形塑分為3部分

經典呈現

風土孕育

自學軌跡


洪通百歲紀念展_經典呈現_這裡創見.jpg



經典呈現講述洪通作品的幾種形式

以紅色的紙作為基底、以紅色為底色、

自創的獨特字畫、文字組合等,

盡量讓你在同一區,可以看到洪通的多種創作。

這裡有個疑問,展方的企劃表示,

他們有拉大每一幅作品之間的距離,

但實際參觀的體感,

並沒有作品被有感的隔開,

整體還是過於擁擠,

但這方面每個人的感覺不大相同,

主觀感受較多。


洪通百歲紀念展_風土孕育_這裡創見.jpg



風土孕育則是日本哲學家的描述:

「風土是對某一地方的氣候、

氣象、地質、地力、地形、景觀的總稱。」

洪通受到廟宇、亭台、藻井、

石刻、布袋戲人物的影響,

所以會看見廟宇的人文,類似輪迴概念的形象在作品中,

藉此讓觀眾認識,

孕育洪通的南鯤鯓風土,是如何透過畫筆變成藝術品。


洪通百歲紀念展_自學軌跡_這裡創見.jpg



自學軌跡是洪通的創作歷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嘗試使用「雞母珠」的作品,

雞母珠有幾種不同解釋,

一種是人們認為的相思豆(但不是)

另一種則是帶有劇毒的植物,毒性極強,

僅一些些的量就能使人嘔吐、腹瀉、腎衰竭,

再嚴重一點有可能致命。

要述說的並非雞母珠的毒性如何,

而是洪通因為生存環境極為困苦,

竟使用具有毒性的植物來創作,

可見其不論如何也想畫畫的決心。




風格與時代也分為3部分

歡快的土地之夢與眼淚的變奏

廟宇與民俗藝術的影響

文獻與紀錄


洪通百歲紀念展_歡快的土地之夢與眼淚的變奏_這裡創見.jpg



歡快的土地之夢與眼淚的變奏。

老實說,看到這類型的標題,

都會覺得玩文字遊戲,為何明明是中文,

卻失去了溝通的意義。

不能理解什麼是歡快的土地之夢,

歡樂就歡樂,不要賣弄幾個文字,

來讓自己比較像是「專業人士」。


而眼淚的變奏則稍微能直接從字面去理解,

因為洪通的長子於1975年去世,

在悲痛的情況下,畫面出現眼淚是能理解的,

並透過不同造型的眼淚,訴說每一次的觸景傷情。


洪通百歲紀念展_廟宇與民俗藝術的影響_這裡創見.jpg




廟宇與民俗藝術的影響是所有企劃當中,

我認為最重要的一環,因其生長環境的特殊,

洪通將廟宇「文化」全部隱含在作品裏。

前陣子參加的一場講座中有提到,

保存文化的方式有文獻、視覺藝術、音樂等,

那如果有一種文化是屬於這三種之外的呢?

沒有文字、圖像、聲音,

遇到這類型的文化,保存難度提高許多。

廟宇文化有些也是口耳相傳,保存難度較高,

能透過藝術家的眼睛,

將接地氣的文化呈現給更多人,

我想,這是一種屬於台灣人的幸福。


洪通百歲紀念展_文獻與紀錄_這裡創見.jpg



文獻是最直接讓我們能夠了解一個藝術家,

為何會這樣創作的動機,

但現在的人在看展覽時,

有多少人會詳細的一個字一句話慢慢讀,

如果比例很少,展出這項物品時,

是不是可以重新思考,

用什麼有趣的方式能讓更多人願意停下腳步,

瀏覽較乏味的敘述。


例如臺灣文學館的文學常設展,使用互動式體驗,

放慢民眾的腳步,讓人沉浸其中;

假如藝術作品加入AR互動,

是不是也能讓觀者在瀏覽作品時,

多了分享社群媒體的動作,

從而讓展覽觸及他們的同溫層。




 展後自我提問

Self asking


看完洪通展覽後,便有這個疑問,

素人畫家與學院派藝術家,

在技法的使用,與精神情感的表達,

到底有沒有分別?


如果有技法的差異,是否該評個高下;

反映事情、當代迫害或是兒女之痛,

也會有強弱之別嗎?

以前看得展覽都是看西方經典,

第一次觀看素人畫家的作品,

難以清楚說出其中的差異,

經驗累積的還不夠多。

不曉得同樣愛看展覽的你,

是否能解答我心中的疑惑。

歡迎下方留言,我們一同討論藝術。





Info】 

再現傳奇-洪通百歲紀念展

Re-presentation of a Legend Centennial Celebration of HUNG TUNG

2020/12/19(六)-2021/04/25(日)  

展覽地點 Venue: 臺南美術館1館2樓G、H室



相關連結:

∥…→ 再現傳奇-洪通百歲紀念展官方網站


以上要點僅自行觀察及蒐集分享

不代表任何立場


圖文來源: 這裡創見藝文Here hearR art

我之於靈魂 - 虹藏不見
我之於靈魂 - 虹藏不見




#這裡創見藝文#Here hearR art
#這裡創見藝文#Here hearR art 

留言

__熱門__||Most view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