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 | 拍賣 | 藝文活動資訊分析 | Sotheby’s蘇富比香港秋拍台北預展: 藝術品介紹與人物故事 @這裡創見藝文 Here hearR art

蘇富比香港秋拍台北預展

藝術品介紹與人物故事

@這裡創見藝文 Here hearR art


台北 | 拍賣 | 藝文活動資訊分析 |  Sotheby’s蘇富比香港秋拍台北預展: 藝術品介紹與人物故事_首頁圖_這裡創見.png



∥|蘇富比香港秋拍台北預展 |∥
...................................................
Sotheby's : Hong Kong Modern Evening Pre-Auction 

 Date ⟴  2022.09.17-2022.09.18

『台北萬豪酒店:台北市中山區樂群二路199號 』

參觀費用: 免費,無需預約

媒材類型: 油彩、壓克力

  • 蘇富比Sotheby’s拍賣公司介紹
  • 預展藝術品介紹與人物故事
    • 趙無極
    • 皮耶 · 蘇拉吉
    • 白髮一雄
    • 藤田嗣至
    • 常玉
    • 尚 · 米榭 · 巴斯基亞
  • 拍賣前預展值得參訪的原因


 蘇富比拍賣公司介紹

Sotheby’s Introduction


蘇富比是由山姆·貝克(Samuel Baker)創辦,

1744年3月11日時,

以自己的名義舉行了首場拍賣會,

貝克曾出版書籍,是成功的書商,

也和他的繼任人在拍賣中經手無數珍貴書籍,

其中包含拿破崙死後,

隨他流放聖赫勒拿島的藏書,

以及這位皇帝生前使用過的玳瑁黃金手杖。

1767年貝克正式與喬治·利(George Leigh)合夥,

喬治·利擁有敏銳的反應,

對時機拿捏恰到好處,

彷彿生來就應成為拍賣官,

他的象牙鎚至今仍在倫敦蘇富比展出。

1778年貝克逝世,

他的遺產分別由喬治·利和

外甥約翰·蘇富比(John Sotheby)繼承,

蘇富比在隨後的八十多年裡一直參與公司營運,

業務範疇也在那段時間裡擴展到版畫、

錢幣、獎章及古董交易。

1917年夏天蘇富比離開書籍買賣的心臟地帶,

進駐藝術世界的中心。

時至今日,

蘇富比的業務範疇包含藝術諮詢、

藝術品儲存、售後服務、科研服務、

藝術金融、稅務及估價等,

也成立藝術學院培養後進,

另外還有蘇富比鑽石及蘇富比洋酒兩項零售業務。


參考資訊: 關於蘇富比蘇富比服務項目


預展 Preview: 在舉行拍賣的前幾天,拍賣公司會公開展示拍賣會中的所有拍品,並設有專家回答問題。預展免費開放民眾入場,大部分需要事前預約,通常在拍賣會前結束。




 預展藝術品介紹與人物故事

Pre-Auction artworks and their stories


介紹順序與名氣及成交金額,皆無關係。


趙無極(Zao Wou-Ki)

留法三劍客-趙無極,

網路上有非常多他的資料,

著墨他的生平、研究他的藝術、談論他的價格。

所以這裡的介紹,會偏向他的內心獨白,

了解一個中國人,對自身文化的看法,

以及到法國闖進藝術殿堂的趣事。


在趙無極看來,

中國的繪畫16世紀就喪失了創造力,

後來的畫家只不過是爭相模仿漢宋的傳統,

成了一套以筆墨為主的技巧,

手的動作和筆的運轉變成一種標準作業流程,

竟然還把美感和技術混為一談,

自此之後中國藝術不再有想像、變化的空間。

這種枷鎖必須盡快掙脫,

所以離開中國到法國,

是趙無極對傳統文化的斷捨離,

因為不這麼做就是死路一條,別無選擇。


1948年4月1日與妻子謝景蘭抵達巴黎,

第一件事就是去學法文,

但最讓趙無極頭痛的是性別,

練了40年還是會講錯,

每次畫展開幕都引得台下哄堂大笑,

最後乾脆放棄了。


在中國,

趙無極並不是個特別害羞的人,

但一到巴黎之後,

法國女人的眼光卻常使他臉紅,

甚至讓他垂下眼睛不敢直視。


台北 | 拍賣 | 藝文活動資訊分析 |  Sotheby’s蘇富比香港秋拍台北預展: 藝術品介紹與人物故事_15.02.65 / 97x195cm / 油彩、畫布_這裡創見.jpg
15.02.65 / 97x195cm / 油彩、畫布


1965年的作品,

這時趙無極與第二任妻子陳美琴在一起。

此時的他已將西方抽象和東方寫意融會貫通,

被稱為「狂草時期」,

作品中充滿力道的草書風格,

畫出生命力、風、流動感,

並參加多次沙龍展、雙年展,

開始小有名氣,亦被認為是他藝術生涯的巔峰。


台北 | 拍賣 | 藝文活動資訊分析 |  Sotheby’s蘇富比香港秋拍台北預展: 藝術品介紹與人物故事_Les Oliviers / 65x50cm / 油彩、畫布_這裡創見.jpg
Les Oliviers / 65x50cm / 油彩、畫布


1952年10月,甲骨文時期的作品,

作品名稱是橄欖樹的意思。

這也是我個人最愛的時期,

因為比起「狂草」更多了些憂傷的成分,

總感覺有理不清的千絲萬縷。

粗黑的軀幹夾帶著細碎的思念,

由近而遠、由下而上,

不知是對前妻謝景蘭的遺憾,

還是對家的想望。


皮耶 · 蘇拉吉(Pierre Soulages)

如果天堂有黑色,蘇拉吉一定會讓它發光。

有「黑色畫家」美名的皮耶 · 蘇拉吉,

2022年10月26日離開人世,享壽102歲。

以黑色抽象畫聞名於世,

活躍於20世紀的巴黎藝術圈,

擅長運用黑色賦予畫面光線和色彩深度,

也有人評論他為「從黑暗中解放了黑色」。


蘇拉吉是趙無極的好朋友,

兩人相識於1950年代,

是趙無極「狂草時期」亦師亦友的存在,

兩人都從遠古時期的創作尋找靈感,

趙無極研究甲骨文,

蘇拉吉則投向洞穴壁畫,

雙雙認為這些無名的藝術家,

從一開始就創作出了頂尖的藝術品。


而蘇拉吉從洞穴中領悟而來的「黑」,

讓他發現黑的反光性,這讓他深深著迷,

因為黑色是吸收了所有顏色的顏色,

卻能夠反射光線。


台北 | 拍賣 | 藝文活動資訊分析 |  Sotheby’s蘇富比香港秋拍台北預展: 藝術品介紹與人物故事_Peinture 195x130 cm, 3 décembre 1956 / 油彩、畫布_這裡創見.jpg
Peinture 195x130 cm, 3 décembre 1956 / 油彩、畫布


蘇拉吉的作品,

幾乎全都以作品尺寸及創作時間命名。

這件作品的線條組合,

彷彿是漢字書法(橫豎的轉折處),

想試著去理解這幾個字的意思,

卻發現根本做不到。

這是我當下在預展現場的第一個想法,

所以我去找畫面中「黑」以外的地方,

本來是想看黑色線條旁的顏色,

有沒有特別之處,

卻在左右走動的過程中,

眼睛不時被投射燈的反射閃到。

當下隱約覺得這藝術家是故意的吧,

大面積的黑色反光,

就像鏡中反射的燈光一樣,

會有一瞬間的不適,

也許這就是蘇拉吉作品的趣味之處,

也是研究黑色的偶然中,一點童心吧!


白髮一雄(Shiraga Kazuo)

1924年出生於日本尼崎市,

是具體派的成員之一。

具體派是成立於1954年的前衛藝術團體,

原名是「具體美術協會」,

由主導人吉原治良偕同一眾藝術家所成立,

次年另一個藝術團體「新製作協會」的成員,

白髮一雄、田中敦子等人也加入,

成為代表日本戰後藝術的潮流。

吉原治良原本是經營石油公司的企業家,

所以他與其他成員年齡差距甚遠,

實際上可說是師徒關係,

這也導致作品無論好壞,

都依附在吉原的論點「畫出前所未有的作品」上。

等同若沒有吉原認可,

根本無法立足於協會之中。

直到1972年吉原過世,

具體美術協會宣告解散,

田中敦子和金山明等主要成員早已經退出,

1960年初就已名存實亡了。


1956年,他開始創作「足畫」,

把自己垂吊在畫布上空,來回擺盪,

在觀眾面前用雙足留下痕跡,

呈現身體一瞬間的生命力。

2008年白髮一雄與世長辭,享壽83歲。


台北 | 拍賣 | 藝文活動資訊分析 |  Sotheby’s蘇富比香港秋拍台北預展: 藝術品介紹與人物故事_達陀 - 修二會之行 / 130x162cm / 油彩、畫布_這裡創見.jpg
達陀 - 修二會之行 / 130x162cm / 油彩、畫布


台北 | 拍賣 | 藝文活動資訊分析 |  Sotheby’s蘇富比香港秋拍台北預展: 藝術品介紹與人物故事_達陀 - 修二會之行 / 130x162cm / 油彩、畫布_這裡創見.jpg


台北 | 拍賣 | 藝文活動資訊分析 |  Sotheby’s蘇富比香港秋拍台北預展: 藝術品介紹與人物故事_達陀 - 修二會之行 / 130x162cm / 油彩、畫布_這裡創見.jpg


這兩件皆有可能是「足畫」,

側面可以看出顏料使用的厚度,

讓作品在平面上也有立體感。


台北 | 拍賣 | 藝文活動資訊分析 |  Sotheby’s蘇富比香港秋拍台北預展: 藝術品介紹與人物故事_BB85 / 80x116.5cm / 油彩、畫布_這裡創見.jpg
BB85 / 80x116.5cm / 油彩、畫布


台北 | 拍賣 | 藝文活動資訊分析 |  Sotheby’s蘇富比香港秋拍台北預展: 藝術品介紹與人物故事_BB85 / 80x116.5cm / 油彩、畫布_這裡創見.jpg


台北 | 拍賣 | 藝文活動資訊分析 |  Sotheby’s蘇富比香港秋拍台北預展: 藝術品介紹與人物故事_BB85 / 80x116.5cm / 油彩、畫布_這裡創見.jpg


藤田嗣治(Léonard Tsuguharu Foujita)

之前在富藝斯與保利香港的預展中,

介紹過藤田嗣治,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連結觀看文章!

這邊再補充一些關於「巴黎畫派」的知識,

他們與其他藝術流派不同,

並沒有清楚的組織,而是在一戰後,

對群聚於巴黎咖啡廳的年輕藝術家們的統稱。

這些人來自世界各地,創作風格迥異,

且因戰爭的關係,

藝術家也經歷了窮困、戰亂、死亡,

更容易將生活中的悲傷、憂鬱與憤慨等題材,

表現在作品中。


台北 | 拍賣 | 藝文活動資訊分析 |  Sotheby’s蘇富比香港秋拍台北預展: 藝術品介紹與人物故事_Buste De Femme Au Bras Leve(舉臂女子半身像) / 64.8x30.2cm / 油彩、畫布_這裡創見.jpg
Buste De Femme Au Bras Leve(舉臂女子半身像) / 64.8x30.2cm / 油彩、畫布


看藤田對白色的運用,

真的只能說太美太溫柔了,

光是白色的多種層次,

就讓畫面玲瓏有緻,

增添了許多性感成分。


台北 | 拍賣 | 藝文活動資訊分析 |  Sotheby’s蘇富比香港秋拍台北預展: 藝術品介紹與人物故事_Mandone A Lenfant(聖母與子) / 41x33cm / 油彩、金箔、畫布_這裡創見.jpg
Mandone A Lenfant(聖母與子) / 41x33cm / 油彩、金箔、畫布


在這幅作品中有幾個點可以討論,

為什麼藤田要這樣畫?

其一是西方傳統繪畫中,

聖母的視線需要避開觀者,

聖子則可以選擇避或不避,

藤田則是選擇兩個人的視線都避開;

其二,

聖子的表情是不是太成熟了,

那不是小孩子該有的神情吧;

其三,

聖子左手壓著的,是一塊白布,

還是他的膝蓋,那右腳掌在哪;

其四,

聖母纖細的手指頭,也太長了吧,

右手中指靠緊指甲的前端,

肉的比例有點怪異,

彷彿長年帶著戒指,指節已經變形。


但這件作品最厲害的,莫過於框的搭配,

讓整體神聖感更加凸顯。


看看無框版本,就曉得框的加分之處了。


台北 | 拍賣 | 藝文活動資訊分析 |  Sotheby’s蘇富比香港秋拍台北預展: 藝術品介紹與人物故事_Mandone A Lenfant(聖母與子) / 41x33cm / 油彩、金箔、畫布_這裡創見.jpg


常玉(Sanyu)

富藝斯與保利香港的預展中,

也介紹過常玉,

可以先點進去了解一下他的生平,

對作品的帶入感會更深刻。


台北 | 拍賣 | 藝文活動資訊分析 |  Sotheby’s蘇富比香港秋拍台北預展: 藝術品介紹與人物故事_Branches(紅底瓶枝) / 90.5x119.5cm / 油彩、木板_這裡創見.jpg
Branches(紅底瓶枝) / 90.5x119.5cm / 油彩、木板


這幅《紅底瓶枝》,

是常玉送給友人哈皮利先生(Yves Rapilly),

以賀喬遷之喜的作品。

哈皮利先生是常玉晚年最大藏家(Levy)的朋友,

也是曾親身接觸常玉的收藏家族,

更在1965年12月借出別墅,

為常玉舉辦生前最後一次個展。

而《紅底瓶枝》自誕生以來,

過了60年才曝光在市場上,

真的可說是一件珍寶。


台北 | 拍賣 | 藝文活動資訊分析 |  Sotheby’s蘇富比香港秋拍台北預展: 藝術品介紹與人物故事_Branches(紅底瓶枝) / 90.5x119.5cm / 油彩、木板_這裡創見.jpg


大筆揮灑的紅色背景,更顯枝節的高雅。

一般來說,對於紅色的運用,

有個既定印象是過於艷俗,

令人望之卻步,

但這個紅色,反而有種安靜、內斂,

與常玉經歷過的人生相呼應。

早期看過繁華的花花世界,

也在二戰之後走過淒風冷雨,

最後藉著花卉凌寒獨放,

畫出磅礡的自傳。


在中國傳統象徵的符號學中,

將瓶花放在案頭(桌上),

諧音有「平安」的意思。


瓶案 > 平安


另一個特別的是,

這幅作品的媒材不是畫布,而是木板,

是因為要送人,所以選擇較快乾的木板。


這也是本場拍賣預展中,

個人最愛、經過它前面最多次的作品。

有興趣的觀眾,

可以看蘇富比對音樂人姚謙的採訪影片

姚老師是熱愛常玉的收藏家。


尚 · 米榭 · 巴斯基亞(Jean-Michel Basquiat)

1960年生於紐約布魯克林,

從小就熱愛藝術,

母親則幫他成為布魯克林博物館的會員,

鼓勵他學習藝術。

長大後的巴斯基亞,

與普普藝術家安迪 ‧ 沃荷(Andy Warhol)成為好友,

兩人的關係非常特殊,

是對彼此在藝術領域的渴望,

安迪 ‧ 沃荷需要巴斯基亞的創新能量以及叛逆,

巴斯基亞則需要安迪 ‧ 沃荷的名氣。


22歲(1983年)時作品便入選惠特尼雙年展,

成為在大型國際當代藝術展中,

代表美國參展的最年輕藝術家。

1985年登上了《紐約時報》雜誌的封面,

然而,

事業如日中天的巴斯基亞卻染上嚴重毒癮,

據說只有安迪 ‧ 沃荷能使他控制毒癮,

只不過這只持續到安迪 ‧ 沃荷逝世,

不久後巴斯基亞的毒癮迅速惡化,

1988年在紐約因服藥過量逝世。


台北 | 拍賣 | 藝文活動資訊分析 |  Sotheby’s蘇富比香港秋拍台北預展: 藝術品介紹與人物故事_Emblem / 218.4x248.9cm / 壓克力、油彩、畫布_這裡創見.jpg
Emblem / 218.4x248.9cm / 壓克力、油彩、畫布


1984年的作品,

集合許多巴斯基亞常見的元素,

包含招牌人頭和鮮明的大字,

作品中心的「SCALO MERCI」二字,

意謂「貨場」。

這個詞語呼應他曾在紐約地鐵車身,

寫下的簡潔標語SAMO,

「same old shit」的縮寫,

意為「還是老樣子」。


台北 | 拍賣 | 藝文活動資訊分析 |  Sotheby’s蘇富比香港秋拍台北預展: 藝術品介紹與人物故事_Emblem / 218.4x248.9cm / 壓克力、油彩、畫布_這裡創見.jpg


這件作品的特殊之處,

是在乍看為白色畫布的地方,

其實是有線條的,

不曉得是不是隱藏了內心的真實想法,

只是在當時的環境不允許他說出來。




拍賣前預展值得參訪的原因

Reasons to visit Preview Exhibition


這次蘇富比的預展作品超級超級強,

雖然沒有上一次「麥克羅威收藏展

的作品來的世界知名,

但完整性及豐富程度超高,

根本教科書等級的預展,

不論是藝術家的生活年代,

還是該件藝術品的故事,

都藏有很多洋蔥。

拍賣預展,請無論如何都要去看!


以上要點僅自行觀察及蒐集分享

不代表任何立場


圖文來源: 這裡創見藝文Here hearR art

我之於靈魂 - 虹藏不見
我之於靈魂 - 虹藏不見

留言

__熱門__||Most viewd...